酒文化的变迁

酒招商网|2016-02-15 16:33:00

    酒文化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,6000年前酿酒和饮酒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,尤其每逢重大节庆,酒作为“礼”的载体,成为谆教化、协殊俗、睦四邻的重要途经,从饮酒衍生出的伦理秩序、礼仪戒规和宴饮禁律,也体现出我国酒文化的独特魅力。因此,“无酒不成礼、无酒不成席”似乎成为了中华民族对于饮酒的普遍共识。殊不知,对于饮酒节制方面,早在孔子就提出“为酒无量,不及乱”(《论语·党乡》),也就是说各人饮酒不能有具体的数量限制,但应以酒后神志清晰、形态稳健、气血安宁、皆如常态为限。



    可是在当下某些社交场合下,酒已经被异化为打通各种“关节”的“润滑剂”,粘贴“关系网”的“万能胶”的市侩行为。甚至有人奉行“感情深,一口闷;感情浅,舔一舔;感情厚,喝不够;感情铁,喝出血……”的野蛮饮酒方式,将酒文化演变成“酒武化”,陷入“放债图利,喝酒图醉”的怪圈之中。劝酒也沦落成为买卖人情和“面子”的工具。这种饮酒行为和风气,不仅颠覆了传统礼仪文化,更带来了各种社会和健康问题。

    随着工业化、生活水平的提高,我国的酒精产量和进口量,人均酒精消费量在近三十年来一直处于快速增长期。2004年的世界农粮组织发布的《世界饮酒趋势2003》对中国建国以来居民饮酒量进行了分析,很明显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,中国人均酒精消费量进入了高速增长期(图1)。特别地,随着改革开放,西方文化的渗透,某些享乐主义、消费主义的滋生,使得当代中国居民的饮酒行为已经不能完全遵循传统酒文化的约束,中国人群的饮酒习惯和态度也发生着重大改变,中国饮酒人群消费习惯已不仅局限于传统的中式白酒,更多的人群开始选择啤酒和红酒等源自于西方国家的酒精饮料。同时值得注意的是,根据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,我国人群危险饮酒率从2004年的7.3%上升到了2010年的8.1%,有害饮酒率则从5.6%上升至9.3%,增幅达66%。这侧面反映了当前中国饮酒人群正快速养成不健康的饮酒行为。

    “戒烟限酒”是成就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。在今天的饮酒活动中,我们应提倡文明饮酒,适量饮酒,提倡新的酒德酒风,在继承传统道德精华的同时,喝出文化的品味,生活的乐趣,朋友间的人情味,更重要地,喝出自身的健康。

版权与免责声明: 1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酒招商网”的所有文章,均为酒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文章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文章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酒招商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 2.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酒招商网)的文章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文章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 3.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
相关文章

网站也是有底线的